安乡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北顶湖北省公安县、石首市,南抵汉寿县,东连南县,西界鼎城区、 澧县、津市市。安乡于公元561年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从1977年至1991年,共出土文物1850件,其中属国家一级文物13件,二、三级文物125件,并先后在北京、香港、日本展出。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即屈原流放旅次吟诵的“涔阳极浦”遗址。
安乡县辖19个乡镇、2个农场,有6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0万,区域面积1087平方公里。安乡属洞庭湖冲击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鱼生产基地,棉花、油料、淡水鱼产量均持续保持全国百强县地位。
安乡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为秦黔中郡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置郡县,属黔中郡慈姑县地。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武陵郡属孱陵县地。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陵郡县隶于荆州刺史部。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郡改名建平,县改名孱陆。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复名武陵郡,孱陵县。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析孱陵县置作唐县,境内始设县治,仍隶于荆州武陵郡。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平吴,分南郡江南4县置南平郡,隶于荆州,始以作唐为郡治,后迁江安(由公安改名),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复以作唐为南平郡治。陈天嘉二年(公元561年),析作唐西南部置安乡县,因“左挹洞庭,右接兰澧”, “洞庭兰澧诸水各安其流”而名“安乡”,时为南义阳郡治,与作唐同隶于南荆州。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废郡,改作唐为孱陵,与安乡俱隶于澧州,大业三(公元607年)改州为郡,孱陵、安乡俱属于澧阳郡。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平湖南,安乡属澧州澧阳郡。至道年间(公元995年~公元997年)隶于荆湖北路。元属江南北道澧州路总管府,明属上荆南道岳州府澧州,清属岳常澧道直隶澧州。
珊珀湖
珊珀湖 又名大鲸湖、山背湖。在安乡县西10.0km,隔澧水洪道与七里湖相望,系澧水和松滋两河尾闾洼地积水成湖。
宽阔明亮的珊珀湖,就座落在大鲸港大桥与石龟山大桥相连的大石公路以北。大石公路就是306省道,湖周围都是硬化公路,公路南连广州,东直上海,西抵重庆,北达首都,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旅游方便,运输畅通。车到珊珀湖,人们的眼光会不约而同的被珊珀湖的美丽风光所吸引。艳阳天, 珊珀湖一望无涯,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洞庭湖平原。
风雨天,珊珀湖烟波浩淼,波浪滚滚,像无数奥运健儿托起的层层白帆,在那里愉快地翻腾着,跳跃着。尤其是晚上,皓月当空时,湖面风平浪静,月光闪耀,水天一色。站在堤岸,能看到对岸隐隐约约的灯火,听到对岸微微弱弱的狗叫。吹风下雨时,珊珀湖黑压压的一片,像披上神秘面纱的仙女,谁也看不清她的庐山真面貌,只能听到波涛拍打堤岸的美妙声音。
珊珀湖属安保大垸,是国家确保大垸。集雨面积50多万亩,耕地面积30多万亩,内设安丰、安裕、安康、安德、大鲸港、下渔口、陈家嘴7个乡镇和1个原种场。总人口18万。防洪大堤99.8公里。经过解放60多年加高加固,已成铜墙铁壁,可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历史特大洪水。
汤家岗遗址
汤家岗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发现于1977年,距今6000年左右。遗存有灰坑、墓葬、石器、陶器等。出土的一件陶塑猴头,为原始社会的艺术品。
该遗址以艺术神器白陶的发现闻名于世。白陶制作工艺的精美仍然令人叹为观止。汤家岗出土的稀世珍宝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它也是长江中游、洞庭湖区古文明的一个摇篮,值得考古界进一步研究、探讨。
汤家岗遗址的面积有2万平方米,系当地学校教师潘能艳于1977年发现。据潘能艳介绍,他是业余考古爱好者,在县文化馆参加过培训。1977年夏季连续下了暴雨,汤家岗的抗旱沟有多处冲垮,泥石流处裸露着团粒状的烧土、卵石。有一天他从沟渠边经过,发现了打磨得光滑的石头,而且这些石头形状不同,有的像原始人用的砍砸器,有的像砍伐用的石斧,稍加辨认,他惊喜异常,随即搜集了一袋“石头”样品,直奔县里和省里汇报,并很快得到了证实:汤家岗发现的这些石质器具,就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