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运河十景”之一的宝带桥是一座历经千年、饱经风霜的古桥,横卧于京杭大运河西侧与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口,全长316.8米,宽4.1米,桥孔53孔,是我国现存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代连拱石桥,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初识宝带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痴迷于集邮,从事的工作又与公路桥梁有点关系,对于桥的邮品也就关注的多一些。在收集的邮票中,就有1962年5月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特50 “中国古代建筑—桥”,该邮票一套四枚,分别是河北的安济桥(赵州桥)、苏州的宝带桥、四川的珠浦桥、广西的程阳桥,由刘硕仁先生设计,影写版,北京邮票厂印制,宝带桥为该套邮票的第二枚,发行量800万枚。
没想到30多年后,我站在了宝带桥上,看着大运河上过往的船只,忆想着千百年来宝带桥上车来人往的繁忙景象。
据史料记载,宝带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年),由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关于宝带桥的由来传说有二:一是传说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了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二是因桥形似宝带浮于水上而得名。
宝带桥第一次坍是在建成使用400多年后的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那时候的工程质量比起现在不时垮塌的钢筋水泥桥来,不知拥有现代科技手段的桥梁建设者们作何感想。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能力和智慧。
宝带桥横卧于澹台湖口,似长虹卧波,每当中秋月圆之夜,53个桥孔出现53个月影,孔孔相连,月月交映,如“宝带串月”,是为吴中一大胜景。“瑶台失落凤头钗,玉带卧水映碧苔。待到中秋月明夜,五十三孔照影来。”赋予宝带桥无限的诗情画意。
千百年来,古人留下了许多歌咏宝带桥的诗篇,最为大众熟知的可能要数乾隆皇帝《过宝带桥有咏》了:“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孔五十三易疏泄,涨痕犹见与桥平。”皇帝为一座桥题诗是不多见的。
宝带桥西侧为澹台湖公园,因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在此结庐讲学而得名,近年来经整修已初具规模,成为游人观光游览的一处胜景。公园西南侧有吴文化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静静地诉说着吴地往日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