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有人说和他欧体字帖上看着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讲欧体的竖弯钩。
竖弯钩,也许是钩势向外的缘故,又称外掠钩、外略钩、外擘钩。
说欧体隶书的意味浓厚,在这一画上尤为明显。据唐代的张怀瓘说,这一笔画是被称为楷书之祖的钟繇,对隶书中的波磔(也叫雁尾)进行“改造”,并将其吸收到楷书之中。欧阳询继承了这一写法,并在体势上赋予了新意。欧体的竖弯钩,起笔的“悬针竖”写得如寒松霜竹,挺劲俊拔,转角处圆润遒劲,婉转流畅。用笔轻重有准,笔势伸展自然,神态飘逸遒媚
要写好竖弯钩,一是角要转得好。清代的蒋和说:“转角之妙,在驻、提、挫、顿四字。”驻,是笔稍作停留,轻轻地向下按笔,当感觉到笔在纸上有力时,就继续行笔;提,是相对 于按说的,是指垂直方向上向上用笔的动作;挫,就是为了改变运笔的方向的动作。方法是先顿笔,然后是稍提,使笔锋转动,从而改变方向。挫锋要有分寸,过则脱节;不及则气促。我在笔画示范的步骤中没有使用“挫”这一术语,这是因为名目繁多了,容易使了误会。我用的是“稍提”、“转折铺毫”等,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意思是一致的。顿,就是指在垂直方向向上下用笔的动作。向下按的力度大于蹲和驻。
要写好竖弯钩,二是要弯得好。而要弯得好,在行笔得法。行笔得法,则又在能轻重徐疾地用笔。所谓轻重,一般是以用一分笔为轻,用三分笔为重。清代的宋曹说:“运笔有轻重,一般是转肩过渡的地方用轻笔,捺脚和蹲、驻的地方用重笔”。其实轻重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在行笔的过程中,也有轻重。提为轻,按为重;快为轻,慢为重。所谓徐疾,也就是行笔的迟速,也就是快慢。行笔不要太快。太快了,容易失去控制、失去规矩、失去形势;但也不要太慢。太慢了,会显得拘谨、迟钝、有畏惧感。因此,行笔的轻重徐疾,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使笔锋提得起,按得下,拓得开,也才能步步顿挫,节节发力,使尽笔势。写出形曲势直戏健凝重氧,气韵飞动,豪放雄阔的竖弯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