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寺所在的万华地区,原是大科嵌溪、淡水与新店溪三河汇流之处,昔称艋舺。艋舺一词来自凯达喀蓝族语Mankah,意为独木舟。当年,作为物资交易的港口,这里是台北市最早开发的地方。清朝中期,艋舺与台南府、鹿港一道,并称为台湾的“一府二鹿三艋”。
龙山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当时万华一带的开垦先民,以福建省晋江、南安、惠安三县人为多,为了求助神灵的庇护,他们回赴故乡晋江县安海乡的龙山寺,恭请观世音菩萨分灵到台湾。以后,这三县人又以龙山寺为中心,垦荒、务农、经商和贸易,艋舺这个小港口逐渐扩张演变,终于发展成了今天的大台北。
■龙山寺
早就听说龙山寺是台北第一名刹,香火最旺,而且身为台湾二级古迹,它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并列为岛外观光客来台北旅游的三大胜地。参观之前我主观臆想,以为这里像东京的浅草寺一样,不仅是祭拜的寺庙,同时也是购物、约会、休闲等多功能的混合场所。
我们是在傍晚前到达龙山寺的。夕阳映照下,这座寺庙果然古色古香。飞棱翘脊,雕龙刻凤,处处体现着传统闽南寺庙的特征特色。我们从右边的龙门进入,一下子就被寺内浓重的香气所熏染。只见袅袅香烟雕梁绕,人来人往好热闹。满桌的鲜花、水果、糕点贡品,人们满脸的虔诚与肃穆,以及他们烧香、敬拜、祷告的行姿,让我马上意识到这里不是庙会,参观者要谨言慎行,我赶紧把小儿子拉在身边,并提醒我的丈夫瑞不要冒昧拍照。
龙山寺坐北朝南,由前殿、中央正殿、后殿、左右配殿、钟楼、鼓楼等组成。前殿主祀释迦牟尼佛,正殿主祀观世音菩萨,后殿主祀妈祖,左右护室的配殿内,供奉着关帝圣君、文昌夫子、四海龙王、十八罗汉、城隍爷、注生娘娘、土地公等近百余尊神祇。瑞发疑问:“这么挤的地方,供奉着这么多神,难道他们之间,互相不嫉妒?”
瑞出生在加拿大天主教之家,婴儿时受洗,自认为是基督徒。而基督教最强调的,是让信徒坚信上帝是世上唯一的神,绝对不能背叛他去崇拜别的神。我在西方生活多年后,也是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众神云集会师的景象。
这时,我注意到一位身材细高的年轻女子,买好一束香后,依次在寺内位于7个不同神灵前的香炉敬拜。大香炉前人多,需要她等,她就静静地合目祈祷。终于,她在所有的香炉内都插香完毕。望着她在浓浓烟雾中,久久地站立,我看到她最初哀怨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
我试图向瑞解释:“中国信仰的世俗性,也决定了它的包容性。信徒们不受束缚,不必专一,各取所需。总之,中国的民间信仰,没有统一的教义和经典,与汉文化几千年来民族的融合、理念的相交、文化的渗透、还有历史的悠久等,肯定有关联。”
相融圣贤、佛祖、神仙,强调修身、持家、行善,我想,正是因为儒、释、道三教神灵都在此地,人们参拜便利,龙山寺才得以成为台北宗教活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