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尤其是过年时节,饺子在中国北方更是必不可少的美食。
饺子是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明的。由于冬日天气寒冷,许多人的耳朵被冻伤,张仲景用面皮包上祛风散寒的食用药材,煮熟后食用,能起到很好的保暖驱寒防冻的作用,此食物一经发明,便深受人们的喜爱,饺子起源于馄饨,用冷水和面,把和好的面揪成一个个小小的面团,擀得厚薄均匀,把饺子皮包上调制好的饺子馅,用手把包子馅的饺子皮捏成类似元宝状的形状,饺子就算捏好了,包饺子又称捏饺子,捏饺子是技术活,关键是“捏”,捏出来的饺子要不露馅、大小均匀、外表美观,打七一捏好的饺子放入开水中,要轻轻搅拌,待饺子漂上水面,再在沸水中煮上几个开,味道鲜美丶香味四溢的饺子就算做成了。
饺子虽然在我国南北各地都很流行,但饺子在北方的欢迎程度远胜南方。“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在各个历史时期称呼不同,古时有“饺饵、粉角丶扁食丶牢丸”之称。三国时期饺子被称为“月牙馄饨”丶南北朝称“馄饨”丶唐代称“偃月馄饨”、宋代称“角子”、元朝丶明朝称“扁食、”清代称“饺子。”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丶食俗丶食材各异,饺子馅更是五花八门,各具地方特品。饺子馅的食材因地而宜,什么韭菜鸡蛋馅丶茴香猪肉馅丶三鲜馅丶牛肉丶羊肉馅丶白菜馅、鸡丶鸭丶鹅鱼肉馅、蟹黄、虾仁、海参海鲜馅丶菌菇各种蔬莱馅等等,不胜枚举,饺子的做法各地又有煮丶蒸丶烙丶煎、炸等多种吃法。著名的有东北酸菜猪肉饺子、山西牛肉饺子、邯郸一篓油水饺、广东虾饺丶湖南鸡蛋饺子、上海锅贴饺子丶四川钟水饺丶扬州蟹黄蒸饺丶山东高汤小饺丶马齿苋猪肉水饺丶沈阳老边水饺等等。
在众多馅料
的饺子中,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流行于冀中一带的特色水饺_黄韭肉丁水饺。
黄韭:顾名思义,黄色的韭菜。韭菜又名“壮阳草”,有助消化丶活血化瘀丶温肾补阳丶舒肝健胃丶美容降脂、消炎利便的功能。韭菜性微辣、味道鲜美、有增加食欲的功能。韭菜种植之泛,鲜香味美深受大众喜爱。黄韭起源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据说,明朝永乐年间有位老人将韭菜根放在火炕上,准备想当柴火烧掉,无意中过了十几天后,韭菜根竟长出了嫩黄的叶片,老人据此推想,加以研究,培育冬韭。后人将其不断改良,后终于将韭菜根培育成了一个韭菜的新品种_黄韭。其实对黄韭的记载,早在宋代北宋的文学家梅尧臣就描写过在京城开封卖黄韭的情景:“百物冻未活,初逢卖菜人。乃知粪土暖,能发萌芽春。柔美已先荐,阳和非不均。”不知诗中描写的菜是否就是黄韭。元代的王祯在其著作《农书》中,就有黄韭种殖的明确记载:”冬至,移于地屋萌中,培于马粪,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这可能就是黄韭的栽培过程。
黄韭,取青韭根部,捆绑成形紧密,置于地荫子(地下土窖)中,浇水后,根部施以骡马粪,用锹拍实上面盖以麦糠等作物,晚上苫以苇席,白日揭开,要严格控制温度,不见阳光。黄韭栽培工艺十分复杂和繁琐,经过菜农的辛勤劳作,约冬至前后,色鲜味美丶营养丰富的黄韭就上市了。
黄韭色泽黄嫩,多年老韭菜根培育的黄韭为老茬黄韭,老茬黄韭茎杆粗壮,叶片较长,味道浓且清香,是黄韭中的上品。小茬黄韭茎杆较细,性略辣,口感大打折扣,远不及老茬黄韭的味道浓香。
黄韭馅饺子选取老茬黄韭,洗净切馅,必须加以煮熟的熟猪肉切丁,肥瘦须适中,太肥油腻、太瘦口感发柴,肉丁、黄韭加以调料,搅拌均匀就可以包制色香味美的黄韭饺子啦。